close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嗨!

您正在找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這本書嗎?

這本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在博客來就可以買的到!

而且在博客來訂購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還享有優惠價唷!

還有博客來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如購物金贈送或是使用折價券折抵的活動,

購買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7-11取書(貨)服務,亦或是選擇使用宅配到府服務,真的很方便!

底下是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的內容簡介



愛地球可以更聰明,同時也是門好生意!
令人振奮的100大創新發現,引爆藍色商機


綠色經濟雖然環保、充滿善意,企業卻得投資更多,消費者也花費更多,成效不如預期。藍色經濟不僅重保育,也談再生,跟大自然學創意,發掘成長妙方,以有限資源創造更多,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投身生態永續事業二十多年的企業家鮑利,在聯合國的全力支援下,蒐集了一百個無廢棄、零污染、低成本,卻能創造龐大商機、帶來上億個工作機會的商業模式。包括:

.仿效白蟻窩所打造出的無空調清新大樓
.跟沙漠甲蟲學的集水方式解決缺水危機
.回收玻璃瓶製成建材,抗酸防霉效果佳
.透視鯨魚心臟,奈米管成功取代節律器
.斑馬紋般的建築外觀,可以讓室內溫度降低五度
.用蠅蛆消化屠宰場廢料,蛆(酉每)更是糖尿病患新希望
.咖啡廢料可培植菇類,既能提供開發中國家糧食保障也可減少橡樹砍伐
.貽貝的粘液可取代目前市面上含有化學毒素的黏著劑
.天然渦流提供了最節能省電又環保的消毒方式
.製作番茄醬的廢料可提煉茄紅素做為防曬脣膏的天然原料

高生產力、創造充分就業的藍色經濟就在眼前。看完本書,你也能靠創業改變世界,同時把美麗還給地球。

本書特色

自然界找商機,幹嘛管能源危機!
10年,100個創新改革,將創造一億個工作機會!

你相信嗎?

蠶絲可以取代「鈦」,製作刮鬍刀片?
如何能讓建築物自行發電,取代75%以上的電力需求?
仿效「水熊蟲」耐凍的原理,將可取代冰箱的功能!
養殖水藻吸收二氧化碳,藻類的油脂可以代替石油!
啄木鳥避免腦震盪的妙方,創造日本豐田汽車最新避震器!
將魚鱗製作成膠原蛋白,成就風靡一時的養顏聖品!
觀察白蟻穴的構造,就可設計出冬暖夏涼、不需空調的建築物
中油排放的廢水將可轉成養殖漁業的新活水?

生物圈相生相息,一個循環中的「廢料」就是另一個循環的養分,仿效生態的藍色經濟在世界各地攻佔醫療、建築、農業、製造業、交通、生物科技等各行業…將可超越「低碳節能」,讓愛地球也能變成一門好生意!

☆本書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案贊助研究,尋找21世紀的經濟結構中,能實際實現低碳節能,並具備競爭力的關鍵,2010年4月書籍一上市就已售出14個國家不同語言版權。

☆書內100個愛地球的商業創新,是在全世界3000多個永續發展案例中,經過數百位專家、企業家、分析師、記者等,精選出100個符合藍色革命永續經濟的創新案例,預計在未來將創造超過一億個工作機會。

作者簡介

剛特.鮑利Gunter Pauli

「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1956年生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取得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學位。鮑利是名相當成功的創業家(前後共成立過十家公司)。1983年,即以27歲的年紀與施振榮、林懷民等人同時獲選為第一屆的「世界十大傑出青年」(The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of the World),是該屆最年輕的當選人。也在1994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中被選為未來國際領袖之一。

精通七種語言的他,曾在瑞典、法國、日本、哥倫比亞與美國等地旅居過,是名副其實的企業公民,歷來創業的領域涵蓋了商業、文化、科學與教育,任何可能讓地球更美好的改變,鮑利總是勇於嘗試。

身為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的成員之一,鮑利於1994年決定從企業界退休,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全心投入研擬創新的藍色經濟模式,以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目前己獲得比利時、瑞典、加拿大、美國以及日本等政府及企業大力扶助,並共同推廣「藍色經濟」概念應用的商業模式。

多才多藝的鮑利更已有十本以上的著作,其中包含一套兒童叢書,同時也是位爸爸的他,期望能從小推廣正確的科學知識。鮑利目前除了博客來是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Torino)的客座教授之外,同時個人也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管理委員會,長年以來各國邀請演講不斷,2006年與諾貝爾獎歷屆得獎者(如達賴喇嘛、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共同參與演講、參加2009年美國紐約高爾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專家研討會、日本東京G8全球領袖會議、受邀參與歐盟大會,針對歐盟各國環境發展部長級官員發表『創新的環境政策方向』演說等。

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網站:www.zeri.org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 原文作者:Gunter Pauli
  • 譯者:洪慧芳
  • 出版社:天下雜誌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0/06/30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歡迎入內選購

精神科醫師:我遇過最凶惡、殘暴的少年犯,就是小時候受過最嚴格家教的孩子!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的加害者青年與弟弟小時候也有幸福的時刻,一家人快樂地聚在一起、玩撲克牌,但父母的家教越來越嚴。弟弟提到有一次吃飯時,母親對「那個人」(哥哥)大怒的事情。當天飯吃到一半,情緒激動高亢的母親攤開報紙,把飯、菜、味噌湯全都倒在上面。「那個人」一邊哭著,一邊把報紙上弄得像剩飯的食物吃掉。

考生家長。本報資料照/記者趙文彬攝影
分享




必要的時候,斥責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不要給孩子超過限度的悲痛記憶。而這個家庭糟糕的是,讓被斥責的孩子一邊哭,還一邊吃掉報紙上的食物。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如果會哭著逃回自己的房間,或是發火頂嘴,反倒還好。沒辦法違抗父母,只會說對不起、乖乖順從的孩子,當父母不講理的時候,便完全承受了他們的情緒;特別是長子與長女,最容易直接受到父母這樣的影響。



而且,依照弟弟札記中所說,父母生氣時從不說理由,只是很凶地罵人。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也許是想要孩子自發性地反省,而這對父母罵小孩的方法也許有效地讓孩子聽話了,但同時也帶給孩子強烈的不安。



許多育兒書裡都建議大家:罵孩子,要好好地說明理由後再罵......



體罰的可怕副作用



這個家庭也體罰孩子。雖然沒辦法斷定有「虐待」這樣激烈的日常暴力,但孩子確實有被父親毆打的經驗。母親也會,當孩子沒辦法照她的想法回話時,被甩巴掌是家常便飯。

國中學生爬上圍牆。本報資料照/蘇健忠攝影
分享




體罰是個便利的辦法。如果要讓很小的孩子聽話,體罰是有效的手段。但我們必須謹慎為之,因為效果好的藥通常也伴隨著強大的副作用。



首先,體罰人的人與被體罰的人之間,關係會變得不好。其次,一般來說,父母也是一邊養育小孩,一邊慢慢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話。但一旦習慣了體罰這種強效的手段,就會變得不知道怎麼使用其他方法。父母在嘗試各種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本來也可以漸漸成長,只用體罰這個手段,就沒辦法培養教育孩子與溝通的能力。



體罰更可怕的副作用是,就算父母心裡想正確地教導孩子什麼道理,孩子所學到的卻是「必要的時候使用暴力也沒關係」。秋葉原事件的加害者青年,到青春期便開始對媽媽使用暴力。



大多數對家人使用暴力的青少年,小時候都曾經有被體罰的經驗。



根據別的報導,加害者青年家附近的鄰居說:「哥哥小時候被罵,被關在玄關外時,聽過他的哭叫聲;也看過他在冬天超冷的時候,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外面。這到底是在教小孩,還是虐待小孩?都搞不清楚了。」





過度的家教,奪去孩子的心



弟弟札記裡提到,兄弟倆唯一被允許看的電視節目是「哆啦A夢」與「漫畫日本傳說故事」,也是最近才知道有速食這種東西,更沒去過電子遊樂場。兩兄弟的母親一定非常認真地在教育孩子,在他們身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不容小覷。普通的媽媽應該會覺得太麻煩了,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吧。雖然她這麼努力,但是這樣的方法對孩子而言,並不能感受到母愛。而父親也沒能調整母親的教育方法。



母親越想要孩子好,越努力,愛就越空轉,孩子沒辦法感受。母親說除了「哆啦A夢」與「漫畫日本傳說故事」,也讓孩子看其他節目,可是在孩子的記憶裡,除了這兩個節目,其他節目是被禁止收看的。



父母都希望他們進入好學校,也因此而努力;希望他們好好聽大人的話,做個好孩子,肯定想都沒想過孩子長大後會犯罪之類的。一定是懷抱著這樣的愛而嚴格家教的吧。但結果,這位長子卻像是在放話般,果斷地說:「父母是陌生人。」



對青少年犯罪十分瞭解的精神科醫師桃樂西?路易斯,提到「家教」時曾這麼說: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圖/時報出版
分享
如果說家教有什麼問題,不是關於家教不足的問題,是錯誤的方法、過度的家教才有問題。他們(家長)對孩子一點也不寬恕,熱心於處罰。我遇過最凶惡、殘暴的少年犯,就是小時候受過最嚴格家教的孩子。




秋葉原事件的加害者青年如果沒有過度偏激的家教,也許就不會犯下這個罪行。家教嚴格絕不是不好的事,但如果讓孩子感覺父母管教毫不手軟,就會像一把刀子直直地刺進他們的心臟。實行嚴格家教的基礎是—讓孩子確實感受到父母給他們的愛與寬容。







本文節錄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碓井真史 著,時報出版授權提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NEWS_CONTENT_2#

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





0AF2F4B7EED50BBB
arrow
arrow

    brittaxuw4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